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降圣人-《大宋就应该豪横》
第(3/3)页
“官家,千真万确,天生异象,那婴孩一声啼哭,黑云尽散,此景正应了宵小退却之故,贫道敢断言,有此圣人,我大宋千秋万代啊。”
“好。”赵佶眉飞色舞的两手一拍,太他么高兴了,有生之年不仅是平定了北方各族,现在在自己的任期内还有个圣人出世,护佑大宋,这特么以后跟祖宗吹牛逼的资本又增加了啊。
“来人,赐杨浩长房长子为承直郎,金银……锦缎……”
总之就是要赏,不说别的,一个刚出生的孩子,直接就是承直郎了,挂着官职了,这在大宋时期何曾有之。
这事情一出,有细心的人就发现了,当初杨浩不也是承直郎起步吗?官家这是有意的啊。
汴京城里炸锅了,到处都在说着镇国公杨浩生了一个圣人的事情,大街小巷没有不知道的,有羡慕的,有嫉妒的,然而又能如何呢?
杨国公很想跟他们解释一下,儿子是柴郡主生的,不是老子生的?虽然是老子的种,但是老子没有生孩子的功能。
老太监杨戬准备的乳娘全部被辞退了,倒不是用不上她们了,而是她们不够资格,这大孙子可是圣人转世,你们这些凡人哪有资格来喂养的?
好在柴思若奶水充足,到也愿意自己喂养,这才让杨戬安心了一些。
太傅府里那是一个张灯结彩的,各路来恭贺的人马太多了,很悲催的杨家又要扩充库房了,没办法,谁特么不想巴结一下这位圣人的,一出生就是承直郎,深得官家的喜爱,而且大家都知道,太子赵构几乎是天天腻在了这里,要不是因为礼法上的缘故,这太子赵构大有要认个干儿子的想法的。
这个想法,杨浩不会阻止,很明显的,老赵家想把老杨家绑在自己的这条船上,同时杨浩也希望这个关系能够更加稳固一些。
在邢秉懿的怂恿下,赵构和赵佶以及韦氏直接谈论了这个话题,对这个提议,两口子是赞同的,这特么可是圣人啊,能够纳入到自家的怀抱中,这绝对是个好事。
得到了这两口子的同意后,就是礼法上的事情了,于是赵构又约谈了郑居中,秦桧这些大佬们。
最为悲催的事情是赵构无后,这样直接认个义儿干殿下似乎不妥,不过在这件事上,秦桧充分的表现出了赞同的意思。
他看的明白,这分明是上头首肯了,两家人又都乐意的事情,这个时候出来横加阻挠,嫌自己活的太舒服了?
总之,皇家无小事,在经过了秦桧的多番努力之下,总算是促成了,当然,孩子还小,一些过程也是简化了的。
随后宫里就又来了旨意,加杨桢银青光禄大夫,检校太尉……
这杨桢便是这长房长子的名字了,取自诗经里的王国克生,维周之桢,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的典故。
意喻这杨桢日后便是维护大宋王朝的栋梁之才,这个名字取得好,深得赵佶的喜欢。
一门两检校太尉,啥情况?大家都明白的,就是杨浩看着自己的儿子有点不爽,你爹我刚刚是个金紫光禄大夫,你丫挺的就已经是银青光禄大夫了,还特么跟你老子我一样是检校太尉,你想干啥?想造反不成?
每每看到被柴思若抱着笑的很灿烂的儿子,杨浩就没好气的翻白眼,到是把柴思若逗的直笑。
然而杨浩还是那样,不喜欢儿子,只喜欢那唯一的女儿,借着这个机会,也正式给小叶子定名为徽音,同样出自诗经,大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。
到是有抄袭林徽因之嫌,只不过都是出自诗经的字而已,谁抄袭谁啊?
天降圣人的传言在汴京城里传的是沸沸扬扬,甚至还被人编成了段子,被那些走货的客商带出了京城,也是在这个热度还没下去的时候,完颜吴乞买和高丽使团到了……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