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七章 球赛开始-《大宋就应该豪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被杨浩一番说辞之后,赵构两手一拍:“揍的好,弄得我都想去揍那帮小子了。”

    话是这么说的,心里却在想着自己宫中的那些瓶瓶罐罐的是不是该扔掉,很明显的他能看出来杨浩是认真的,而且被杨浩这么一说,也觉得一个男人每天涂脂抹粉的着实有些恶心。

    人都是有着从众心理的,你让赵构说这涂脂抹粉到底有什么好,或许他也说不出来,只是觉得大家都这么做了,那也就有样学样了。

    现在仔细想想,到没觉得有个屁的用处,每天还要浪费时间打扮,尤其是从杨浩嘴里说出来,像个娘们一样,赵构是真的有点痛恨这个作风了。

    其实后世上那些脑残粉也是这样,你要真的问他偶像到底有什么好的,他只会说,他什么都好,因为帅啊,帅就行了呗,无脑跟风最为可怕。

    这汴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的现在对这妙清就是这样,不怪武二郎想要揍这个僧人,这个家伙每次出行都会引来一种女人的围观。

    两宋时期,理学还没形成,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,围观一个和尚而已,怕个什么。

    这妙清到也是有些意思,在杨浩这里吃了两次瘪之后,也不气馁,转而每日了都去大相国寺礼佛去了,和那些老和尚谈经论道的,这大相国寺的地段又是相当繁华的,经常的会引来一些人跟随,颇有些小鲜肉出行的样子。

    武松要揍这个和尚的想法是有的,但是还没有成型,需要寻个由头,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和尚,人家还是高丽的正使,武松也很清楚,不能给国公爷惹太大的麻烦出来的。

    杨浩到是不理会这个妙清,也没时间管他,郭大林和李俊入京了。

    二人的到来标志着航海时代即将到来,杨浩的大船就是模仿郑公公的宝船而来,在两宋时期,造船工艺已经到达了一个很不错的水平,而且两宋时期已经有了最基本的导航技术。

    黄田港北水如天,万里风樯看贾船,说的就是两宋时期的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,两宋不禁海,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商业模式,同时没有充分利用起这海上的优势。

    同时两宋时期的造船能力是很强的,南宋初期,光是江南四路年造船能力就能达到将近三千左右,这样的产能不利用起来岂不是浪费了。

    杨浩是领着海事都督的职衔的,在外人看来,他造船也好,还是这个官衔也好,都是为了出海去赚钱而已,大家都知道海外有香料,有那些没见过的东西,同时把茶叶丝绸瓷器带出去就能卖一个好价钱,但从未想过利用海上资源来形成扩张的局势。

    郭大林和李俊并没有造出什么上千艘的大船来,主要是这大船所用的大料太多,一艘大船等同于几艘沙船的用料,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适用,在这个方面,杨浩也不敢冒太大的险。

    大船的核定人员为五百人,在一些特殊部位都包装上了铁甲,虎蹲炮也被搬了上去,说白了,这大船就是为了战斗而生的,用李俊的话说,就这大船出去,现在所知道的海船根本没有能与之对抗的,光是撞击就能碾压所有的船型。

    询问了对于船员的训练程度,李俊拍着胸脯保证,一切都准备妥当了,这个曾经的水匪现在是信心满满,只要让他出航,他就能扫荡所有海外小国。

    只是他们也不明白杨浩的真正用意,杨国公要的是能远航的能力,他要的是还在美洲大陆上的那些高产农作物,有了这些高产农作物为基础,才是整个大宋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到来,在食物这个根本不能保证之前,生产资料就是不健全的,想要提高生产力都是很累的。

    将柴进介绍给两人,李俊心里就有了底儿了,这是官面的人,加上人家柴大官人的身份,说白了就是官面交涉人家来,要下黑手的时候就该他李俊出马了。

    都是混的久了的人精,自然都明白的道理,只不过郭大林就不能跟着出航了,他还需要整合江南四路的船厂,只要这次出航得到了保证,就要疯狂的打造这种大船。

    杨浩很清楚,这件事他必须要去亲自见证,所以他进宫了。

    赵佶看着好几日不见的杨浩,精神头十足的样子:“杨浩啊,朕大宴群臣你都不来,怎么?每日里都在做什么?”

    称呼不变,但是语气上却没有责怪的意思,人家杨浩的理由充分,在家养圣人呢,谁让那个小兔崽子现在也是检校太尉呢。

    “官家,江南船厂的人回来了,大船已经打造完成,船工也都训练成了,就等出海试航了,臣特来请示官家,还请官家给出明示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赵佶一下来了精神:“已经准备好了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