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还有地里的农活儿,他根本就做不来,要不是有凤琴在,她会时不时的帮衬一点,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去。 在过去的几年中,凤琴可以说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一道光了。 渐渐的,两人之间慢慢有了好感。 后来,同去插队的同学中,有些家里想了门路,帮他们办了参军,也有的想办法转了职工,而他,觉得自己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。 所以,在村长提及两人婚事的时候,他就顺理成章地同意了。 可没想到,才结婚一年多,那边就开始陆续有知青接到了回城通知,知青们开始返城了。 而他,因为和当地百姓结了婚,已经不符合返城的条件了。 除非,他抛弃妻子,自己办返城。 可这种事,他做不出来,没有凤琴,他不可能坚持到现在,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坏小子光福了。在农村这么些年,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一样了。 凤琴闹着要和他离婚,被他和凤琴她叔联手制住了。 她叔说了,即使他们离了婚,自己也不会在刘光福的返城申请上盖章的,没有这个章,刘光福就办不了回城。 正当双方坚持不下时,刘光福听说了一个消息,说如果知青在城里有亲人的工作可以接替的话,就可以直接办回城。 于是,他就想到了父亲在轧钢厂的工作。 当年是因为父亲干的错事太多,得罪了不少人,他没能留在城里。但是听他同学说,那个李主任已经调离了轧钢厂,新来的领导办事还是很公正的,像他父亲这种情况,还是有可能可以把原先的工作指标让给他来顶替的。 所以,他这才领着媳妇回了京城,这次回来,他其实就是想说服父亲,看能不能到厂里跑一跑,把这个顶替的指标给他跑下来。 这样的话,他就不用一辈子留在陕北。 一大爷听了他这个话,才恍然大悟。 于是,他就问了,“那你那天怎么就和你哥光天打起来了呢?按理来说,你这回回来只是暂住,如果你爸不同意,或者是那个指标办不下来,你还是得回陕北的啊!” 刘光福一听,那是又气又委屈。 “一大爷,哪里是我想和他打啊,我是看着那两间小房都空着,就随便挑了间大的先住下,谁知道我刚和媳妇把床铺给铺好,他刘光天就进来了,一看到我,就骂骂咧咧的,说我是叫花子,乡巴佬,张嘴就让我腾房子。我媳妇只是问了一句,你们是谁啊,怎么不讲道理。他们俩人上来就开打了,我们俩是实在没办法,才还的手!” “那你把这事儿告诉你爸没有啊?”一大爷又问了。 他当然告诉了,因为这两天照顾他爸,父子两人比之前也亲近了许多。 刘海中也相信了他说的话,相信这次是刘光天先挑的事儿。 可是一旦他说起关于工作指标的事,他爸的脸色就变了,他是从小被打到大的,一见他爸变脸,他就没来由的害怕,就不敢再多说话。 这会儿,他也正想找机会问问一大爷呢,是不是这个指标的事情很难办,他爸脸色才那样儿。 一大爷还真知道这件事,不过他有点犹豫,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刘光福呢,万一因为这事儿这父子俩又扛上怎么办? 思来想去,他还是决定先不说,当做自己不知道,他决定想着先和刘海中谈一谈,然后看情况再说。 原来,刘海中也知道他这个指标还可以用这件事情,不过他可没想着留给三儿子,而是想用在大儿子身上。 这夫妻俩,对这个大儿子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了,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心怕掉了,从小就是有求必应。 因为大小子现在工作在冀省,一直想调回来,但苦于没有门路,他每回写信给他爸,都是说的这件事情。 刘海中之前问过人了,如果让大儿子用这个指标顶替进厂的话,就可以直接回京到轧钢厂报到上班了。 第(2/3)页